更新时间: 浏览次数: 258
国务院关于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的报告5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。报告显示,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53%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,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,呈现出“整体好转、改善加速”的良好态势。
报告介绍,持续组织实施“三北”防护林体系建设、退耕还林还草、京津风沙源治理、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等一批重点工程,科学保护沙化土地5.38亿亩,有效治理沙化土地1.18亿亩,“三北”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2.41%提高到13.84%,61%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,黄河流域植被覆盖“绿线”向西移动300公里。近10年北方地区春季严重沙尘天气次数明显减少。
我国强化科技创新,科技治沙水平不断提升。坚持以水定绿,新疆、甘肃、内蒙古等干旱区广泛推广应用滴灌节水造林技术,较传统的浇灌节约用水近70%。选用推广耐干旱、耐瘠薄、抗风沙的树种草种,科学配置林草植被。科学推广宁夏中卫沙坡头、甘肃民勤、内蒙古磴口、新疆柯柯牙、河北塞罕坝等治理模式。加快防沙治沙机械化、智能化发展,压沙固沙机械、灌木平茬机械、无人机飞播等得到广泛应用。
报告还显示,坚持治沙和致富相结合,沙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。各地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、产业发展生态化,利用沙区独特资源,适度发展中药材、优质牧草、经济林果、沙漠旅游等产业,实现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。黄土高原、燕山山地、新疆绿洲等地形成了一批林果、瓜果、木本油料等生产基地,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,占全国总产量的25%,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一半以上。沙区生态环境不断好转,有效保护了耕地,提升了粮食安全保障能力。华北东北等粮食主产区基本建成带片网相结合的农田林网,保护了4.5亿亩农田。(央视新闻客户端) 【编辑:张子怡】 新闻结尾
牧场与牺口殅交相互辉映,展现大自然的和谐美与田园生活的宁静。的相关文章
何立峰会见中美经济工作组美方代表团的相关文章
郑钦文谈首进WTA年终总决赛:先把身体与精神恢复到最佳状态
上“云”添“绿”向“新”——从浙江一线企业看发展新动力
2024中国(沧县)红枣及干坚果休闲食品博览会暨产业发展大会在沧州举办
第四届全国体校校长论坛:共绘青少年体育发展蓝图
福满重阳 湖南长沙举办老年人书画展
深圳打造全球标杆城市